采访札记:抛弃“无所不吃”的饮食观 新华社记者  林艳兴  张旭东

 

    伴随着国家森林公安部门的严厉打击,偷猎候鸟的行为明显收敛,但此类不法活动的手段越来越隐蔽。归根到底,利益驱动和食客不减是非法捕猎候鸟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近来破获的案件表明,这条“捕贩运销吃”的产业链仍在延伸,而且变得更加严密。为此,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还应当从文化角度反思自己的饮食观。当前,一些人错误地认为,野味无污染,纯天然,营养价值高,蛇、鹿、熊成为餐桌上的美味。盲目享受,片面饮食,野味也就成了饭店、酒楼招揽食客的“品牌”。殊不知,他们为了个人的享受,造成野生动物的锐减;为了追求口福的天然,埋没了世界的绿色。    ?

 

    提倡科学文明的饮食观,是杜绝野生动物乱捕滥猎的重要途径。有关专家告诫说,人们食用的野生动物,大多生存环境不明,来源不明,卫生检疫部门又难以进行有效监控,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就在对野生动物的猎捕、运输、饲养、宰杀、贮存、加工和食用过程中扩散、传播。  ?  ?

 

    吃野生动物危害健康的例子屡见不鲜。如哈尔滨市10多人吃蝗虫、甲壳虫引起过敏反应,杭州市民钱某生喝蛇血“进补”,“补”出了鞭节舌虫病。1999年台北市一老翁生吃蛇胆,引发急性肾衰竭,几小时后不治身亡。?

 

    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教授华育平说,灵长类动物、啮齿类动物、兔形目动物、有蹄类动物、鸟类等多种类野生动物与人的共患性疾病有100多种。而有关营养专家在对几种野生动物的营养进行分析比较中发现,它们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能量等主要指标上和家禽、家畜相差无几,食客们要高度重视,慎吃野生动物。    ?

 

 

(新华社南昌2月5日电)来源:新华社 200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