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th Year Further Reading 07HT Week 2

美國將漢語列為超高難度語言學中文熱情仍不減

   “你好”、“再見!”在美國的銀行和商店,《環球時報》記者經常碰到老美用漢語同自己打招呼。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美國的“中文熱”持續升溫。但是,真正能用漢語進行簡單交流的美國人並不多。因為在他們眼裏,漢語實在太難了。

    漢語被評為最難學語言

    最近,美國國會下屬的“政府審計總署”向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提交了《美國國務院外語績效評估報告》。該報告把國務院將派遣到國外工作的 2832 名外交官的外語水平進行了歸納,並把他們在駐在國使用的 69 種外語分為“世界語言”、“高難度語言”、“超高難度語言”以及“其他語言”四類。其中,漢語、韓語、日語、阿拉伯語等四種語言被列為“超高難度語言”;匈牙利語、緬甸語、芬蘭語等 50 多種語言為“高難度語言”;西班牙語、法語、意大利語等與英語相近的十幾種語言為“世界語言”。在使用漢語、日語、阿拉伯語的外交人員中,有38% 需要說阿拉伯語的和40% 需要說漢語或日本語的都沒有達到標準。

    四個聲調愁壞老美

    為什麼一提學漢語,美國人就頭痛呢。就中文而言,音調是最難的一關。英語單詞沒有像漢字那樣的四聲音調。還有學生認為:“說漢語可能還行,但認和寫太難了。漢字的結構實在太複雜。”現在有的中文學校,把教學生開口說作為主要任務,至於更難的“讀”和“寫”,就不強求了。

    除了中文本身的難度外,師資力量和教學方法也需要加強。雖然在美國的中國人很多,但能說能寫中文與會教中文是兩碼事。在美國中小學教中文,需要修教育系的課程,並通過各州的教學資格考試,還要求中文及英文都達到相當高的要求。由於找不到合格的中文教師,許多學校無法開辦中文課程。

    學漢語熱情仍不減

    雖然嘴上喊著漢語難學,但美國人的學習熱情卻沒有絲毫降低。目前,美國急需懂中文的人與中國打交道。《環球時報》記者在一些美國較大的招聘網站上看到不少招“中英雙語人才”的廣告,其中有大公司,也有政府機關如中央情報局等。在美國普通家庭中,漢語已成為繼英語和西班牙語之後第三種最為普遍的語言。

    根據美國語言學習研究中心的調查,目前至少有 600 多所美國大學提供專門的中文課程,2000 多所中小學已經將中文列為選修課程,甚至一些幼兒園也開了中文課。美國人學中文,有些是因為配偶是華人或收養了華人小孩;有些是為今後找工作準備;還有人完全是喜歡中國文化。無論如何,漢語就算再難,美國人仍會津津有味地把學習進行到底。 

文章來源:環球時報 20060820 08:05:46

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6-08/20/content_49828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