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急于适应环境,抓紧机遇的中国人将眼光投向了一本本自助书籍。

这些书往往承诺只要读者照着作者们的想法去实行,就能够在各领域取得成功,功无不克,战无不胜。

"谁动了我的奶酪"就是当前最流行的畅销自助书之一。在上海,它甚至被改编成了话剧,为什么吃不惯奶酪的中国人会对这本书情有独钟呢?

惊人变化

二十多年来,中国所发生的变化是惊人的,而上海恐怕是最能够代表这一变化的城市了。

二十年前,街道上还满是自行车,两侧开设着的服装店出售的服装虽然质地上乘但未免式样陈旧。

现在隔着马路上滚滚的车流,星巴克咖啡店与哈根达斯冰淇淋店遥遥相望,商场里面充斥着时髦的货品。

中国的社会变了,经济变了,社会心理学家桑维亚认为,这一切的变化都给社会中的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桑维亚说:"中国人不愿意把自己看成是失败的,拿一个推销员作例子,他现在挣的钱比以前稍微多了一点,所以就觉得自己是成功的。我们可以让他理解这个世界竞争激烈,每个人只要努力去适应环境就好了,不必攀比,但是我感觉从物质的角度去适应现代化比从心理的角度要容易得多。"

自助书籍

有了这么强大的心理压力和成功欲望,也难怪中国人对承诺会帮助读者们走向成功的自助书籍热衷起来。

"谁动了我的奶酪"就是这一段时间以来最热门的一本。

一家书店里,一位看过这本美国畅销书的中国读者说:"我的老师给了我一本,这书很走红,我知道我好多朋友以及他们的朋友都看过了。我现在想再从头看一遍,我觉得这书对我很有用。"

同名话剧

事实上"谁动了我的奶酪"的普遍程度已经超出了书店的范围,由中国人改编的一部同名话剧现在正在位于上海市中心的上海话剧艺术沙龙上演。

编剧之一刘平说:"在这部被成为都市新寓言剧的演出中,两个小矮人与两只小老鼠生活在同一个迷宫中,他们的食物就是奶酪,无奈有一天他们发现奶酪吃光了,两个小矮人怒吼着谁动了我的奶酪,而两只小老鼠则决定再去寻找新的奶酪。"

对于这个寓言剧,观众的意见并不统一,不过当然无论什么东西都不可能做到让人人都喜欢,中国人喜欢说众口难调。就像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喜欢西方的奶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