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 the following article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English.
  1. Why does the author think that distributing political leaflets is no longer the effective campaign method? Give examples.
  2. What is the Obama effect?
  3. What is Cameron’s view on the political campaign via internet?
  4. What example has the author given us to prove that the internet is unreliable?
  5. Explain the implication of 顺我者昌 that is used in the article.

英伦随笔:西敏寺内莺歌燕舞

BBC中文网 苏平

大选有气氛了,时不常,就有人从门缝里给塞张传单。

挨家挨户派送传单,是英国政党基层最传统的宣传方式之一。可是今年的1月,天特别冷,几场大雪,家门口便道成了溜冰场。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孜孜不倦地送传单,对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不能不让我佩服。

但是,多少人真的坐下来把传单从头至尾看一遍?在这个有推特(Twitter)、有脸谱(Facebook)、有YouTube的时代,坐在温暖的书房敲键盘岂不更容易?

莺声呖呖的推讯,燕舞翩翩的视频,难道不能同样打动选民的心?

鸟人多多

就在200812月,西敏寺内还只有4只发推讯的小鸟。今年125日公布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现在,已经有111名议员(占总数的大约五分之一)使用微型博客推特,其中工党65人,保守党和自民党分别为2316人。

议会内的小鸟们还建立了专用的树枝Tweetminster。一时间,这里也是叽叽喳喳、推讯不断了。据统计,从20091月到20101月,工党议员总计发出38759条推讯,超过保守党2083和自民党7031的总和。而追随者的人数,工党也以113201遥遥领先保守党36874和自民党32202的总和。

你看,要是单靠Twitterer(鸟人?推民?读者朋友,欢迎来信推荐中文翻译)、推讯和追随者的数量就能决定下届大选胜负的话,工党获胜岂不应该是探囊取物?

奥巴马效应

政客紧着上推客,奥巴马是个推动器。他在大选中热情拥抱社交网站,赢来了数以百万计的追随者和大笔的赞助费,树立了榜样。

现在,没有网站的英国议员屈指可数,大多数还都有个博客什么的。各大政党也都不断在脸谱上露面、在YouTube发录像。有了视频的燕舞之后,推特这个莺声成了特受欢迎的工具。因为,它能够提供一个及时发布信息、与选民保持联系、互动的平台。

政客特别希望通过推特吸引年轻选民。普遍认为,年轻人更可能上网获取信息,而不是看报纸、听广播,更甭提读传单了。

据统计,英国现在共有550万推民。去年11月《旁观者》(Spectator)杂志与民调机构YouGov调查显示,推民的年纪更轻、观念更自由、更有可能居住在伦敦一类的大都市、更加倾向于支持工党、更有可能属于社会中下阶层。

这下,你不难理解为什么工党议员下大力气猛推了吧?

其中,凯利·麦卡锡(Kerry McCarthy 还真推出了点名堂呢。去年,她被《独立报》(The Independent)评选为推特中最有影响的议员,之后被工党任命为新媒体大师,专门负责教授其他议员推的窍门。

推出傻瓜?

对政党来说,使用推特、脸谱、YouTube,可以用更少的时间、财政投入接触到更广、更新的人群;对选民来说,不用像从前一样写信、打电话,而是可以在网上直接与自己的代表对话、交流,更加方便、公开、迅捷。

但是,别忘了,Twitter的本意是小鸟叽叽喳喳,脸谱的初衷是朋友分享生活动态,YouTube更甭提了,上面什么没有?一条推讯能够传达多少信息?脸谱上能辩论严肃的话题吗?为了吸引更多、更年轻的受众,把政治信息硬塞进140个字元(推讯的上限)或是2分钟的视频,是否也有给政治注水、将其简单化的危险?

接受《旁观者》杂志调查的2024人当中,39%认为,推特降低了人际交流的标准,75%表示,根本没有兴趣使用。

保守党领袖卡梅伦(David Cameron)对推特就很感冒。去年7月,他在广播电台Absolute Radio接受直播采访时说过,推得太多就可能成了傻瓜,险些闹出丑闻(twat一词非常粗鲁)。

上星期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又有记者问卡梅伦你什么时候开推,他回答,还是没打算。他还提醒说,现在媒介平台太多,什么都想沾点边,请先考虑好了,您应付得过来吗?

瞒天过海?

英国文化、媒体和运动大臣本·布拉德肖(Ben Bradshaw)警告,互联网是事实的来源,但也是谣言和欺骗的来源。它既可以提供信息、也可以误导人群。

我们怎么能确信在那头猛推的人到底是谁?歌星杰克逊(Michael Jackson)死的当天,一个署名大卫·米利班德(David Miliband, 英国外交大臣)的鸟人推了一条挽词,从来没人像你飞的一样高,落的一样低。麦克尔,安息吧。如此伤感、如此优美,外交大臣妙笔生花让媒体紧着炒作了一番。

问题是,这个大卫是冒牌货!大记者都会上当,何况小百姓?

一群人届中年、徐娘半老的的国会议员争着玩新把戏、当酷少年,搞不好就会制造出灾难性的笑话。

还记得首相布朗在YouTube上发的那段关于议员超支报销的视频吗?那份不自在的神情、那个皮笑肉不笑的微笑,成了永久的笑柄。

顺我者昌?

英国前两届大选时,互联网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影响力没有今天这么大。上一届大选年,脸谱和YouTube都已经诞生。2008年,虚拟空间的旺盛人气是奥巴马获胜的一张王牌,但是,社交网站对下届英国大选的影响,要等到今年晚些时候才能见分晓。

英国最有名的政治博客之一伊恩·戴尔(Iain Dale)认为,电子邮件才是政党可以利用的主要工具,其他的都是小把戏。一条推讯的莺声、一段视频的燕舞,能够增加曝光度,却不足以拉来选票。

但是,几个月后,相当大的一批人、特别是年轻人,很有可能会从推特的哥们当中、脸谱的姐们那里得知谁成了下届首相。

政客的工作方式、选民获取信息的渠道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顺我者昌?

(苏平,201023日,伦敦)